中國衛星系統「北斗」完成布局
全球定位不求人 擺脫對美依賴
中國當局在6月23日宣布,中國版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「北斗」,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,正式完成建構,有望擺脫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(GPS)的依賴,更可避免美國在兩國發生衝突時切斷衛星訊號,有深遠的戰略義意。
主導北斗的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,宣布在6月23日上午9點43分,北斗最後的第55顆衛星,於四川省的發射中心升空,並成功送入軌道。
美國早於 1978 年發射首個 GPS 衛星,至今使用方包括中國。CNBC、路透社報導,中方害怕倘若美中發生長期衝突,美方可能會切斷中國的GPS服務。
中國從 1990 年代開始發展北斗導航系統,從2009年開始,中國已共將50個的北斗衛星送上太空,時間較原先預定早了半年完成。
北斗的定位將會非常精準,亞太地區誤差只有10公分,更勝美國GPS的30公分。相關人士透露,在邊境、海上的巡邏等都有使用北斗。另外「一帶一路」沿途國家的基礎建設,也都有利用到北斗的定位服務。目前已推廣到 120 個國家。如今泰國和巴基斯坦等國家都已廣泛使用北斗系統,據新華社報導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,目前全球有超過一半國家都在用北斗系統。
中國媒體表示,華為、小米等所推出的約 300 款機種,都可使用北斗提供的定位服務。裝置的累計銷量已達 3.7 億台。今後也會推動在 5G 及物聯網方面用途。在中國銷售的智慧型手機當中,有7成以上可接收北斗訊號。